登山途中,马湘妮紧跟队友前行。(受访者供图)
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4日讯(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)7月25日,位于帕米尔高原的慕士塔格峰顶,狂风呼啸,在这片冰天雪地中,一位来自深圳的14岁女孩马湘妮展开了一面印有“深圳市盐田区云海学校”字样的手持横幅。这个暑期,她将学校的校训“让世界因我而更美丽”带到了海拔7546米的雪山之巅。
课间成了登山训练时间
马湘妮与登山的缘分,始于父亲。她的父亲是一位登山爱好者,这份对雪山的热爱,如同星星之火,在马湘妮的心中悄然点燃。“爸爸影响了我,他从很早以前就喜欢爬雪山。”马湘妮回忆道。
成年人登山,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,而身为学生的马湘妮选择将体能训练融入日常,学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成了她登山训练的“基础课时”。
每到周末,她还会去跑步,爬梧桐山更是成了她的加练项目。每次爬梧桐山,她总是天不亮就出发,凌晨四五点钟,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,她已经踏上了征程,直到七八点钟才下山。
这位来自盐田的初中生,用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跨越。2024年,年仅13岁的她成功登顶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,开启了自己的登山之旅。今年暑假,她再次挑战自我,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,最终成功站上了慕士塔格峰的最高点。
马湘妮(左)将校训带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顶。(受访者供图)
登顶前是“至暗时刻”
为了这次慕士塔格峰之行,马湘妮做了充分的准备。徒步鞋、登山靴、羊毛袜、贴身速干衣服、抓绒加厚内衬、硬壳冲锋衣、羽绒服……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考量。
如果说玉珠峰是马湘妮登山的入门之役,那么慕士塔格峰则是一场真正的考验。
这次登山之旅共18天,共分为三个阶段。7月初,马湘妮和父亲先到登山大本营,适应高原环境。接着是“一拉”,从大本营到换鞋点;休息一天后进行“二拉”,从大本营到C2营地;再休息一天后,便是冲顶阶段,队员们凌晨出发,向着峰顶发起最后的冲刺。
登顶前,马湘妮经历了刻骨铭心的“至暗时刻”。海拔7000米以上的路段,伴随着狂风暴雪,能见度极低,同行队员几精疲力尽。
“登顶有窗口期,当时我们的时机很不好,前面下山的队员都说‘上不去’,我在‘二拉’后甚至觉得这趟可能不会成功。”马湘妮回忆道。
攀登期间,严重缺水让马湘妮的喉咙像被烈火炙烤般干痛难忍,情急之中,她只能抓起一把把雪塞进嘴里解渴;强烈的紫外线也灼伤了她的皮肤,嘴唇裂开数道深深的口子,蛰得生疼。晚上,她蜷缩在帐篷里,泪水夺眶而出……但是,一想到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,如果就这样放弃,她觉得实在是太遗憾了。
关键时刻,向导的专业引导和队友的鼓励成了她的“定心丸”。在望不到边的雪坡上,队员们纷纷伸出手相互扶持,他们咬着牙走完了最后一段路,终于登顶了这座“冰川之父”。
未来还想挑战更高的山
尽管因天气原因,马湘妮在峰顶未能看到蓝天白云的壮丽景色,照片里也只有一片模糊的雪白,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。“我们学校的校训是,‘让世界因我而更美丽’。尽管天气不好,但我觉得这份景色弥足珍贵。”她表示,喜悦,不仅来自于登顶的成就感,更来自于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。
作为九年级学生,马湘妮深知登山与学业需要兼顾。她表示,未来一段时间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。但如果以后有机会,还想挑战更高的山。“不断挑战自我,探索更多的可能性,把世界当做人生课堂。”马湘妮坚定地说。
(深圳晚报)
正规股票配资排名,赢翻网配资,泰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